地铁第一城易主,谁还有望“上车”?

2023年新增了不少城市轨道交通。

 

回顾过去12个月,云南红河州和陕西咸阳这两个城市成功开通了轨道交通,而昆山、绍兴、长春、福州等城市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

 

与2022年的运营数据相比,2023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排名前20的城市中,北京超过了上海,重新回到了第一位。同时,成都、武汉、重庆、西安、郑州、沈阳和合肥等城市的排名也有所上升。

 

 

在今年排名上升的城市中,成都、重庆、郑州、沈阳等城市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城市在2023年新增的运营里程超过了40公里,其中重庆更是开通了长达60.0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成为2023年开通里程最多的城市。

 

01

地铁第一城易主

 

北京重回第一,其实只是“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1957年,地铁筹备处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线路埋设方案的报告,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通车,中国的首条地铁就此出现,比上海整整早了24年。

 

但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后来者居上”,很长时间内,其超过北京,排名第一。

 

而此次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重回第一,“蓄力”已久。

 

 

根据2015年获批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下称“北京二期规划”),在此期间将建设12个线路,总长度262.9公里。而在2019年对其进行方案调整时,除了改变三条原本就有的线路,还新增了2条线路,规划建设期均为2019年到2022年。

 

2022年和2023年,相较于无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区间的上海,北京的运营里程稳步上升,2022年新增14.3公里,2023年又凭借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和即将开通的北京17号线北段和16号线剩余段,新增运营里程39.9公里,成功实现反超。

 

不过,北京超过上海的里程并不多,能否稳住第一的名次还犹未可知。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是中国经济规模、市区人口规模最大的两个直辖市,在大力弘扬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明智之举。

 

“北京市域范围远远大于上海,其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在一定时间内超过上海,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上海也同样需要轨道交通来解决交通问题,很难说北京能在未来一直成为第一名。”

 

北京和上海都还在努力。

 

就北京而言,除去二期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将于2024年运行;地铁12号线轨道工程开通段已通过单位工程预验收;轨道交通22号线将于2025年通车……

 

2022年7月,第二次公示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2-2027年)环境影响评价显示,三期建设规划将包含11个项目,规划里程约231.3公里。

 

而上海的三期建设规划提出,上海预计在2030年拥有1055公里地铁线,其四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招标也已经完成。

 

不过,曾刚也指出,放眼未来,不仅要注意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变化,还需要关注京沪两市与周边邻近城市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进展,真正展示北京、上海在推动都市圈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02

重庆集中通地铁

 

2023年最集中通地铁的城市,当属重庆。

 

2023年,重庆共开通地铁9号线二期、地铁10号线二期、地铁5号线北延段、地铁5号线一期中段、地铁10号线二期南段和地铁18号线,新增里程超过60公里,是所有城市中,新增线路区段与运营里程最多的“轨道城市”。

 

配图,图虫创意-870164463043477535

 

重庆会在这个时间点集中开通地铁,部分源于前期积累。

 

2018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中,重庆计划在5年时间内建设4号线二期、5号线北延伸和5A线等3个项目,总长度70.51公里。根据重庆在2022年发布的轨道交通“十四五”规划,到 2023 年,前三期建设规划线路会全部建成投用。

 

2020年和2021年,重庆只新增了14.3公里和26.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开通任务自然挤压在2022年和2023年(均增加60公里以上)。在四期建设规划早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情况下,集中收尾一些在建项目不足为奇。

 

而重庆会规划这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原因,其实与重庆本身的格局有关。

 

目前重庆的发展格局是“一区两群”,“一区”就是指主城都市区,由重庆既有的中心城区9区和新纳入的主城新区12个区构成,以约34.8%的面积,集聚了约66%的人口,创造了约76%的GDP,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之一。

 

但想要在2.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通达”,并不是一件易事。

 

重庆轨道交通“十四五”规划曾指出,目前中心城区轨道网络化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存在大量穿山、越江等无效线路里程,同时主城新区方向城轨快线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无法支撑沟通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重庆还需要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轨快线(市域铁路)的建设与配合上下功夫。

 

对此,重庆提出要力争在2025年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加快推动第四期获批的8条、198公里线路开工建设,积极开展8条、457公里主城都市区城轨快线项目前期研究。

 

03

4地新增运营里程超40公里

 

除了重庆,成都、郑州、沈阳新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超过了40公里。

 

凭此,成都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成功超过深圳,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的第4名,郑州和沈阳则超过了苏州,排名均上升一位。

 

分开来看,成都今年开通了地铁19号线,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两个机场实现互联互通;郑州开通了地铁10号线、地铁3号线二期和地铁12号线一期,郑西新城与郑州主城的交通纽带愈加紧密;沈阳开通了地铁4号线、地铁2号线南延段,地铁线网的覆盖范围包括“三站一场”。

 

虽然这三个城市在2023年均开通了40公里以上的运营里程,但近年的开通情况又有所不同。

 

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由于前三期建设规划被批复的所有项目均已在2020年前开通运营,2021年和2022年,成都没有开通任何线路。

 

不过,成都的第四期建设规划批复项目已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24年前陆续开通运营,届时,成都将形成“米+环+放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不及成都,但沈阳和郑州分别在2021年与2022年开通了新的运营线路。

 

根据郑州的“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郑州将全面建成轨道交通三期规划项目,及时启动四期规划项目,规划推进 K1、K2等快线项目,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争取达到700公里左右。

 

目前,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东北段、郑州地铁7号线一期、郑州地铁8号线一期等线路均在建设中。

 

而沈阳的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中,除去已经开通的地铁2号线南延段,剩余的1号线东延、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正在建设中,沈阳第四期建设规划也已基本完成建设规划主报告编制工作。

 

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还在进一步成线成网。

 

04

哪些城市曲线“圆梦”

 

随着“轨道上的都市圈”战略的加速实施,越来越多的跨市地铁项目正在推进,为一些中小城市带来了实现“地铁梦”的可能性。自2023年以来,一系列重大进展已经出现:

 

6月,苏州轨交11号线正式开通,实现了苏州地铁与上海地铁的无缝对接,并将地铁线路延伸到了苏州第一经济强县昆山。


几乎在同一时期,湖南首条跨市轨道交通——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也正式投入运营,将长沙和湘潭之间的通勤时间缩短至20分钟左右。

9月,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也正式投入运营,成为西北地区首条连通两座城市主城区的地铁线路,同时也圆了咸阳的“地铁梦”。

而在12月,郑许市域铁路正式开通,成为郑州都市圈乃至中原城市群范围内第一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标志着许昌也拥有了第一条轨交线路。

 

目前,还有许多跨市地铁项目正在建设或规划中。

 

在长三角地区,跨市地铁项目尤为密集,南京的表现尤为积极。在2021年12月,南京首条跨市地铁——南句城际正式开通,标志着镇江正式进入地铁时代。而在南京目前正在建设的11条城轨项目中,就有3条市域线——宁马线、宁滁线和宁扬线。这意味着马鞍山、滁州、扬州三地将借助南京通上地铁。


此外,在北京、廊坊和保定之间,市域铁路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成都市的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预计将于2024年开通初期运营。而在青岛、烟台、日照和潍坊之间,跨市地铁的设想也初现曙光。

随着“轨道上的都市圈”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有机会实现地铁梦,这不仅将大大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也将为城市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来源:综合自同花顺财经、网络等

 

会议专题

更多》

专访

更多》

电子杂志

更多》

学会/协会

更多》
创建时间:2024-01-05 15:36
浏览量:0